2025年4月17日下午,“心佑工程”发起人之一、心佑工程筛查团队首席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耿直医生应邀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与2025级临床医学同学分享“心佑工程”感人事迹。分享会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郭玉宇老师主持。
课程伊始,郭玉宇老师根据前期的布置播放了学生自导自演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主题情景剧,本次展示小组将游戏世界巧妙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引发大家对于人生意义的反思;“南医史话”环节,两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别分享了心中的医学楷模“道德模范徐晓军”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沈洪兵的事迹。耿直医生与郭玉宇老师分别对其进行精彩点评,肯定同学们的创新做法与优秀展示,鼓励同学们进一步发挥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随后,耿直医生介绍了“心佑工程”团队的基本情况,深情讲述了他在新疆、四川、青海等地开展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工作的动人故事。2014年,耿直医生随团队初次踏上这片土地,便被当地先心病高发的现状所震惊。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许多患儿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救治,有的甚至整个家庭都饱受先心病的困扰。耿直医生回忆道,当时的场景令人揪心,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中,隐藏着对健康的渴望。经过努力,他们将适合手术的患者接到南京免费治疗,为这些家庭带来了生的希望。此后,耿直医生多次奔赴新疆、西藏、四川、青海、贵州、陕西、甘肃等偏远地区诊察治疗。每一次,他都带着“多跑一次,就可能多一个孩子得到医治”的信念,在贫困、农村、边远地区播撒着生命的希望,展现了医者仁心与无私大爱。
同学们积极表达了对于本次思政课的学习体会。
2024级五年制临床1班罗一诚:本次“临床与思政同上一堂课”,让我深刻感受到医者仁心的力量。这堂课不仅是对医疗公益事业的展示,更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心佑工程”团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仁心守护生命,让我看到了医学的温度与力量。
2024级五年制临床2班邓茹月:此次临床与思政同上一堂课,“心佑工程”的故事是扎根所学,造福人民的模范。在耿直老师字字句句的讲述中,我们“心佑工程”有了一次深刻的认识。“一袭白衣,满怀仁心;一腔热血,跨越山海。”我们真切的触摸到医学的温度。
2024级五临3班赵润祺:“心佑工程”事迹走进思政课堂暨临床思政共上一堂课,给我带来极大的触动。通过这堂思政课,我深刻理解到医者仁心的内涵。他们不仅是在治病救人,更是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人间大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学习“心佑工程”团队精神,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结合,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2024级五临4班陈恩东:本次“心佑工程事迹进思政课——临床-思政同上一堂课”让我深受触动。真正的医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与患者共情的心。面对疾病,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与患者并肩同行的伙伴。这种平视的态度,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此次思政课将临床案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我感受到医学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平时课程中的学生自导自演、学生展示以及今天的临床思政共上一堂课,希望一直持续下去。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生动具体,更让我们在专业学习中主动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课堂,激励我们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的医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响应总书记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
郭玉宇老师最后总结:耿直医生及“心佑工程”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帮助医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将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帮助医学生明确了医学的初心和使命,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助力。
本次临床-思政共上一堂课推进“心佑工程”事迹进思政课,是我院深化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行动,我院将继续发挥医学院校的优质思政资源,持续开展教改创新,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审核:郭玉宇 孙厚纯
文:姚圆圆
图:姚圆圆